标题:
冷冻切片常见问题分析与预防(转载节选)
[打印本页]
作者:
九日
时间:
2011-4-20 09:47
标题:
冷冻切片常见问题分析与预防(转载节选)
1 切片不全或不能切片
切片不全是指切出的切片组织切面不完整、有缺损现象;不能切片是指组织块的温度过高或过低不能制作一张完整的片。切片不全直接影响着冷冻报告切片的准确性。导致切片不全或不能切片的常见的原因有几下几方面。
111 组织内含过多的脂肪或坏死组织 脂肪或坏死组织较一般的组织冷冻的温度要低些,当活组织达到所需的温度时,其还比较软,从而影响切片的完整性和拖延冷冻报告发出的时间。
112 组织块过冷 组织冷冻过度易致切片破碎或呈粉沫状,不能制作一张完整的切片。
113 组织块冷冻不均匀 在配合使用液氮时,组织块放入液氮时不能保持水平状态且液氮量不足的情况下,可产生此现象。
114 冻头的温度不足 冷冻切片时要求冻头的温度保持在- 25 ℃~ - 30 ℃左右,冻头的温度达不到要求时,组织很快回软,也不能保证切片的完整。
115 组织块过大 预防与处理: ①注意组织的性质。冷冻切片的组织除了要保持新鲜外,还应注意避免组织内含过多的脂肪(脂肪组织除外) 及坏死组织。②组织大小要适中。冷冻切片机内切片刀移动的范围有一定的限制,超出其范围时,易致切片不全。一般情况下,冷冻切片的组织块大小1 cm ×1cm ×013cm ,但卵巢肿瘤及脂肪组织可稍为大些。另外,包埋时,应将组织平放在冻头的中央。③掌握好冷冻时间。根据组织块的大小、性质,确定冷冻时间,一般13~17 s (使用液氮者) ,若组织较大或脂肪组织时间可适当长些,而甲状腺、脑组织和淋巴结等冷冻的时间相对要短些。④保持冻箱的温度。做到
每次做完冷冻切片应关好冷冻箱的盖子。
2 切片皱缩或卷缩
这也是影响切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常见的原因有: (1) 刀锋变钝。(2) 防卷板粘有异物,防卷板的作用是防止切片卷缩,但若粘有异物,切片时组织会被挤压而缩在一起。(3) 防卷板与刀锋的位置不平行、不协调。(4) 组织块包埋不完全,缺乏支撑作用。预防与处理的方法: ①注意检查刀具,及时更换刀口,定期磨刀。②保持防卷板的清洁,每做一例冷冻切片,均应将刀口及防卷板拭擦干净,防止切片的污染和切片皱缩。③调整刀、防卷板的位置,保证两者平行,且防卷板比刀锋前012 mm 左右。④包埋组织应完全,没法切片者再滴加包埋胶。
3 切片脱落
冷冻切片是利用温度差(即玻片与组织切片的温度差) 将切片粘贴在玻片上,然后进行固定、染色。下面几种情况下可影响切片粘贴的牢固程度,而导致切片脱落: (1) 组织内含过多的坏死组织。组织细胞坏死崩解后,局部的渗透压升高,吸收水分,切片一经固定,水分逸出,坏死组织失去支撑作用,染色时组织容易脱落。(2) 固定液浓度过低,这是最常见的原因。(3) 载玻片不干净。(4) 切片太厚。预防及处理方法: ①避免组织内带有坏死组织,条件允许者重新取材;若没有组织可代替,切片固定时间长些,经95 %乙醇双重固定后,用电吹风将切片吹干(温度不能过高,以防破坏组织结构) 然后再行染色且动作应轻柔。②定期更换固定液。一般每周更换一次,例数较多者,适当增加次数;另外,每次做完冷冻,应及时将盛固定液的瓶盖盖好,以防固定液挥发而降低其浓度。③保持载玻片干净,平时应将玻片盖好,防止灰尘或其它异物的污染。若新购买的玻片较脏,洗涤过后才使用。④调好切片的厚度,切片厚度以5~7μm 较为合适(脂肪组织可稍为厚些) 。
4 “结晶水”现象
它是由于组织细胞在冷冻过程中,冷冻时间过长,其蛋白质与水所形成的胶体状态受到破坏,水分从胶体状态的蛋白质中分离出来所造成。“结晶水”的出现易导致误诊。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,宜做到: ①配合使用液氮冷冻组织。因为细胞的保存与致冷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,致冷所需的时间越长,细胞的形态改变越大。普通的恒冷切片机组织冻台
的温度大约- 30 ℃~ - 35 ℃,凝固组织所需时间约3~4 min ,而液氮的温度约为- 198 ℃,冷冻组织时间大约13~17 s ,大大地缩短了冷冻组织的时间,可杜绝“结晶水”现象。②操作者的动作应迅速。笔者曾在动作迅速程度上做过试验,得出的结论是“结晶水”现象的发生率与动作的迅速程度成反比。
5 组织块脱落
冷冻切片一般要求在30 min 内发出病理报告,以便手术医生能尽快选择手术方式。但若组织块脱落,会拖延病理报告发出的时间,而耽误病人的手术时间。常见原因有: (1) 冻头在冷冻机内放置时间过长,致使包埋胶还来不及渗到冻头的底部便凝固了,导致包埋胶与冻头粘连不紧,稍受外力的作用便脱落; (2) 冻头上的包埋胶冲洗不干净。
总之,要制作一张优质的冷冻切片,除了要求医生要注意取材外,技术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,做好日
常的检查工作和预防工作,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。
此文转载于《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》 1999 Aug ;15 (4)
作者:骆新兰
欢迎光临 中华病理技术论坛 (http://bbs.zhbljs.com/bbs/)
Powered by Discuz! 6.0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