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ard logo

标题: 有谁统计过,切一张20微米,和切5张4微米的片子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lloesl    时间: 2011-7-12 15:39     标题: 有谁统计过,切一张20微米,和切5张4微米的片子

哪位大虾统计过,切一张20微米,和切5张4微米的片子,哪个更费刀?
作者: luo    时间: 2011-7-12 22:04

没测试过,推测一下,5张4um的更费刀吧
作者: flyaqmt    时间: 2011-7-13 07:56

20um的能切出来吗,我们连10um的都切不出来
作者: 强子    时间: 2011-7-13 16:32

这个问题太刁,有什么意义吗?毁刀
作者: lloesl    时间: 2011-7-14 12:13

跟修蜡块有关,可以一次修20微米,也可以修5次4微米的。虽然修5次4微米的费事,是比20微米的精细,所以就想知道哪个更费刀
作者: 小佳佳    时间: 2011-7-14 13:24

修块得话我觉得20微米会废刀一些吧,说不定还容易啃掉呢
作者: 淡若水    时间: 2011-7-16 19:57

引用:
原帖由 小佳佳 于 2011-7-14 13:24 发表
修块得话我觉得20微米会废刀一些吧,说不定还容易啃掉呢
我也觉得是这样,特别是蜡块如果冻得比较硬的话。
但是我们是先用用过的一段刀片以20微米修蜡块,所有的蜡块修完后,再用刀片上新的一段切片。(一次性包埋盒,有一边用来写字,修的时候,全部都把这边放在一个方向,切的时候,也这样放,基本上,只要修几刀,就可以切出满意的片子了)。以前为了节约,一段刀片,有时要切10几20个蜡块,现在最多切10个,如果不满意了,就换新的一段,用过的,就用来修蜡块。这也是受到网站上老师发言的启发,在美国,一张刀片,切几个蜡块,难怪别人的片子那么漂亮。
片子好,自己诊断起来更容易,拿出去会诊,别人看起来也不会那么吃力。
作者: 元始    时间: 2011-7-17 13:17

我们都是用废刀片修的,
作者: lloesl    时间: 2011-7-20 15:35     标题: 回复 7# 的帖子

谢谢你的意见。
我们现在是先用废刀片修蜡块,然后放到冷台上,全修好了一起切,不过,再从冷台上拿起来切片的时候,会发现蜡块中间会凹陷一点(我分析是中间的组织比四周的蜡块收缩明显,不知大家遇到这种情况没),所以就得再稍微修一点点,基本上就是4-5下4微米,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,是一次20微米费刀,还是5次4微米费刀。
作者: luo    时间: 2011-7-20 15:47

引用:
原帖由 lloesl 于 2011-7-20 15:35 发表 谢谢你的意见。 我们现在是先用废刀片修蜡块,然后放到冷台上,全修好了一起切,不过,再从冷台上拿起来切片的时候,会发现蜡块中间会凹陷一点(我分析是中间的组织比四周的蜡块收缩明显,不知大家遇到这种情况没 ...
这个倒是一个好方法
作者: chenyaqin    时间: 2011-7-20 17:28

还真没测试过,楼上说的方法都不错。
作者: lloesl    时间: 2011-7-21 14:29     标题: 回复 11# 的帖子

不过这个对于蜡块数量巨大的病理科来说就不太适合,因为比较浪费时间
作者: 淡若水    时间: 2011-7-21 18:23

"蜡块中间会凹陷一点"
蜡块中央凹陷,多半是脱水酒精的最后一步浓度没有达到要求,脱水没有脱净,应该尽量让最后一步的酒精接近纯酒精,试剂要换勤点。
或者就是你们最后一步浸蜡的石蜡的熔点和包埋的石蜡熔点不一致。
我们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。
我试过,先用废的一段修,修完后,刀片挪到新的刀锋处,再切,所需时间和用同一段刀锋又修又切几乎是一样的,但是前者的片子更漂亮。心情也要好得多。
作者: lloesl    时间: 2011-7-22 13:09     标题: 回复 13# 的帖子

能说说你关于“凹陷”原因的原理么?
作者: 淡若水    时间: 2011-7-23 18:44

我说了试一试,这不是翻的书,未必对。
将组织制成蜡块切片,就是要将组织和细胞内的游离的水分完全去掉后,用蜡来取代水所曾经占据的位置。这样组织的软硬度基本才会和周围的蜡一致,才易于切片。
如果组织里已经完全没有了游离水,而为二甲苯取代,那么二甲苯是可以完全溶于熔化了的石蜡液里的。那组织的浸蜡应该是彻底的。
但是,最后一步酒精如果不够纯,组织脱水不充分,这样的组织进入二甲苯后,因为水不溶于二甲苯,所以,二甲苯是不能将这些水分取代的。这些水,就会最后进入蜡缸。同样水分也不溶于石蜡液里的。因为石蜡是有一定温度的,组织里的水分有可能被蒸发掉一部分,但是组织以这种方式脱水,就会变硬。如果浸蜡的时间短,这些水分没有来得及蒸发完,就会最后进入蜡块。有水分的组织修切后暴露于空气中,水分蒸发,就可能缩小体积。而组织脱水不好,主要是中心离边缘远的地方。因此这里就会出现凹陷了。
另一个原因就是浸蜡和包埋蜡如果熔点不一致,组织里的蜡和包埋的蜡在相同的温度下,可能热胀冷缩不一致吧。
呵呵,以上看法未必对,见笑了。
作者: tengxiaojing    时间: 2011-7-24 07:42     标题: 回复 9# 的帖子

肯定一次20微米费刀。因为你可以试一下,相同组织相同硬度的2个蜡块,一个一刀20微米,一个5刀4微米后,再用这个刀口去直接切一个修好后的蜡块,肯定后者(5刀4微米)切出来的蜡片要比前者(一刀20微米)好。一刀20微米造成刀片的损伤是:这段刀口可能有很大的缺口(比5刀4微米)。并且这时你若肉眼没看到这处刀损,再修下一个蜡块,下一个蜡块切出来也可能有刀口。
作者: 淡若水    时间: 2011-7-24 17:07

上面解释的第二个理由有点勉强。
除了第一个可能外,最有可能的第二个理由是,浸蜡的最后一缸的蜡如果二甲苯多到一定的程度,那么包埋后,组织里的二甲苯在修切后,很快挥发,和含水分的组织一样,一样会收缩。
作者: lloesl    时间: 2011-7-25 14:07     标题: 回复 17# 的帖子

OK,意见采纳中
作者: gagawow    时间: 2011-7-26 21:51

引用:
原帖由 luo 于 2011-7-20 15:47 发表

这个倒是一个好方法
我们是蜡块放一段时间会有凹陷,是固定和脱水不好造成的。
作者: lloesl    时间: 2011-7-27 14:00     标题: 回复 19# 的帖子

确实,固定和脱水不好,蜡块放一段时间会有凹陷,不过,我们这也没过多长时间啊,也就半小时,怎么解释




欢迎光临 中华病理技术论坛 (http://bbs.zhbljs.com/bbs/) Powered by Discuz! 6.0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