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
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
DNA异倍体的出现是染色质异常的表现,同时也是一种细胞癌变的特征指标。DNA细胞图像分析仪不仅能识别子宫颈细胞涂片中的大量DNA异倍体细胞,还能识别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。
有研究机构对约20,000名妇女进行了子宫颈癌普查,用DNA定量分析方法和常规细胞学方法比较二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。经病理活检证实的73例CIN3及浸润型子宫颈癌的病例中,DNA定量分析方法敏感性为82%,特异性为71%;而常规细胞学方法则分别为52%和92%。此结果进一步证实,用DNA细胞图像分析仪进行子宫颈癌的筛查,可明显提高子宫颈癌普查的阳性检出率。
上述结果与国外很多报道一致,即在大多数子宫颈癌和HSIL病例中可出现DNA倍体异常细胞。ASCUS和LSIL病变中如出现DNA异倍体细胞,提示病变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或高危型HPV感染的可能性。Grote等人最近发现CIN2、CIN3和浸润型子宫颈癌病例中,分别有64.3%、82.6%和100%伴有DNA异倍体细胞。
l
宫颈癌恶性度评估
Kashyap等调查了不同级别子宫颈癌病变DNA异倍体细胞出现的频率,他们发现在高分化的鳞状上皮癌病例中有64%,中度分化鳞癌有71%,低分化鳞癌有83%的病例中可检出DNA异倍体细胞的改变。85%的子宫颈腺癌也可检出DNA倍体异常细胞。Davey等人对46例子宫颈癌患者细胞涂片检查结果发现,细胞DNA含量分布图与患者愈后有明显相关。在2C细胞周围出现异倍体细胞,提示恶性度不高,愈后较好。如果DNA-ICM图型出现了异倍体细胞的多个峰,其恶性度较高,愈后不好。另一研究表明在163例病理诊断为T1b1-T2b的浸润型子宫颈癌病例中,凡出现有DNA指数>1.7或>2.5的大量异倍体细胞患者,其愈后不良。这些资料都表明DNA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评估子宫颈癌恶性程度及愈后。
l
对子宫颈疾病发展趋向的预测
在一项有276例子宫颈细胞涂片的研究中发现,有73%的轻、中度不典型增生并伴有DNA异倍体病例后来发展为原位癌或浸润癌。在浸润型子宫颈癌病例中,DNA定量分析方法的敏感性达99%,阳性预测值达86%。其它有关报道DNA定量分析方法用于子宫颈癌的阳性预测值均在84%和100%。
上述表明,DNA定量分析方法对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有较高的预测值,将对临床诊断和愈后评估有所帮助。如:①TBS诊断为ASCUS或LSIL,同时伴有DNA整倍体受检者,子宫颈病变大多数不会进一步发展。阴性预测值为95%,此类患者可按常规定期复查。②ASCUS或LSIL伴有DNA异倍体患者,2个月后就可发展为CIN3或原位癌,其阳性预测值设为46%;3年后大多数可发展为子宫颈癌,其阳性预测值为100%。对这些患者,一经发现,就要进行临床处理,如活检、治疗或频繁的复查。
l
弥补细胞病理形态学诊断的不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