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ard logo

标题: 切片切出成就感了!^_^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luo    时间: 2009-12-25 16:15     标题: 切片切出成就感了!^_^

以前也切过,但是都是演习,没有实战,最近科内的一个技术员生病,临时顶上切了两个星期的切片,把自己的感想贴出来。
1 一次性切片比原来的钢刀好多了。

以前练习的时候,都是用的钢刀,所以连科内的小伙子都说,这个不是男人干的活。说实话,男人急脾气的多,所以真的要切好片子,先把脾气磨下去。以前用钢刀,几乎很少看到蜡片呈带状,这次用一次性刀片,不管自己切的效果如何,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看到蜡带,感觉不错。所以最好是有一个好刀。
一次性刀片也是这样,用的时间长了,就觉得非常不好切,用一个新刀片,就舒服多了。所以干活装备第一,没有一个好装备,本事再大,好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。

2 脱水很关键
这期间更换了一次固定脱水剂,更换之后,感觉比以前明显好切。其实这两周的时间内,遇到的最难切的其实就是淋巴结,其中一个淋巴结估计直径大概就是零点五到零点六厘米,科内的年轻大夫整个包了过来,但是明显感到是中央的脱水没有脱干净,怎么也不好切,后来发现像这样的一个圆形的组织块,包买的两头好切,切到最大面反而不好切,所以索性多修几下,修道最里面的部分,好赖算是凑和过去了。
也许正是因为如此,立马把这一情况反馈给取材大夫,一定要剖一下,另外自己取材也要注意了,很多片子切不好,其实也许就在取材的第一步。通过这个科内的技术员和大夫一定要通力协作,这种情况下,大家一定要注意,反馈情况只不过是更有利于工作,不是谁给谁挑刺。

3 屏住呼吸

刚开始切片的时候,我觉得自己一定很滑稽。最主要的就是感觉有劲没有地方使的感觉,镊子和毛笔拿在手里不知道使多大的力量。后来切了两天逐渐有了感觉了。但是有时候切除的蜡片移到漂片的时候,还是觉得呼吸稍微急促些,就可能把蜡片吹跑。所以要耐下心来。

4 找到了刀痕多的原因

以前的切片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刀痕,给技术员反馈过,但是感觉没有多大改善,这次自己切片,想了一下这个问题,终于找到了刀痕多的原因。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员比较节省,所以一个一次性刀片用的时间太长了,整个刀上没有一个好地方的时候,依然可以切除很完整的蜡片,所以这样的蜡片无论怎么漂,怎么展,都不可能把刀痕去掉。所以要想切出没有刀痕的切片,该节省的节省,不该节省的就不应该节省了。


5 4μm的切片就是好

后面的几天遇到了一个淋巴结,平时人家切片,大多是一律5μm,整体来说应该不错,但是自己给自己切片,自己给自己享受一下,所以遇到这个淋巴结自己给自己开了一个绿灯,试着切了4μm的,呵呵,感觉就是不错,4μm的淋巴结看得清清楚楚,比原来的好看多了。

另外我也发现,虽然平时都是5μm,但是切片的时候,经常第一刀通常要厚些,所以第一刀的蜡片不应该捞的,但是如果组织块不好切,那么能把这样的蜡片切下来就不错了。
作者: ChenRong    时间: 2009-12-25 16:56

总结的很好,在干上一段时间会有更好的体会。继续…
作者: luo    时间: 2009-12-25 17:41

[attach]3655[/attach]
我们的切片机莱卡2135,05年买的,感觉用着还行,买的时候配的是钢刀,后来买了个刀座,现在用的是一次性刀片。
[attach]3656[/attach]

我切得4微米的切片,显示的是淋巴细胞穿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
作者: luo    时间: 2009-12-25 17:44

再干一段时间担心挡不住**转了技术员啊。
作者: ChenRong    时间: 2009-12-25 18:29

我的是2000年的2135,直接配一次性刀的坐,用的很好。淋巴结的标本你可以切3,也可以切2,当然其他的标本就不要切2。试试
作者: dingwei    时间: 2009-12-25 20:47

是的,还可以再薄一点,感觉细胞还不在一个平面上,核内染色质不清,切2没问题。
作者: junyi4444    时间: 2009-12-25 21:59

呵呵,丁老师说的对。

常规5um还是太厚了。一般都是4个厚,淋巴结得3个才行
作者: junyi4444    时间: 2009-12-25 22:00

楼主总结的也真是不错!!
作者: dingwei    时间: 2009-12-26 19:10

切2、3、4微米,要看机器的精确度和个人切片的手势、快慢习惯。切的快,刀快,3微米也薄;切的慢、刀不快,2微米也厚。主要看切后的显微镜下结果。
作者: showtime    时间: 2009-12-26 21:32

嘿嘿,淋巴结我一般喜欢切2
作者: luo    时间: 2009-12-28 07:56

谢谢各位,改天再练练。
作者: luo    时间: 2009-12-28 07:58

引用:
原帖由 dingwei 于 2009-12-26 19:10 发表 切2、3、4微米,要看机器的精确度和个人切片的手势、快慢习惯。切的快,刀快,3微米也薄;切的慢、刀不快,2微米也厚。主要看切后的显微镜下结果。
丁老师这个怎么解释?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,就是切片机上的调节切片厚度的不是十分精准?这两周里也发现,在连续切片的过程中,发现个别刀有的厚,有的薄。
作者: dingwei    时间: 2009-12-28 08:03

不是,和机器关系不大,主要影响厚度的因素太多,往往是用力、切片的快慢引起。
作者: 切片先生    时间: 2009-12-28 09:51

对,感觉要匀速,而且不能太慢,否则要跳片,厚薄不均
作者: 郭建红    时间: 2009-12-28 21:33

是个有心人,我们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。
我们医院老技术员能切2微米。
作者: showtime    时间: 2009-12-29 22:00

并不是切片机上显示几微米就是几微米
而是切的时候要匀速,连片,不可太慢,第一张不取
作者: luo    时间: 2009-12-31 21:50

我看了中国病理学网上的丁老师和jimmy的讨论,我个人觉得切片机上显示的刻度虽然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,但是总体来说这个影响不会太大,所以刻度可能会和实际有差别,但是都是在可接受的程度之内的。

今天切了一个甲状腺,发现甲状腺组织发焦,切了好几次都是皱着太多,后来看到了网友的经验,甲状腺比较容易脱水,所以同样的脱水机程序,其他组织都正常,但是可能甲状腺组织脱水过了,才会出现这种情况,这个倒是让我意识到以后再取甲状腺组织的时候,可以取的稍微厚些。
作者: dingwei    时间: 2010-1-1 09:19

从厚度角度来说,影响很大,特别是一次性刀片,如果切的慢、刀又不快,会差一倍左右,特别是硬的组织:如皮肤、肌瘤,会相差更大。从组织类型上说,大多数组织切厚了并不影响诊断,但如果是淋巴瘤、未分化癌、鼻咽癌等,就很难诊断了。不影响诊断,并不等于是最好的;书上写的是真实厚度而不是机器刻度,这就是我与jimmy争论的焦点。我们的专业技术书要求厚度是4-6微米,如果把书上写真实厚度用机器刻度去切,往往会偏厚。特别是对质量要求高的单位,象浙江省大多数单位都用2-3微米的刻度在切。
作者: Moonk    时间: 2010-1-1 14:21

对阿,就是这个人说皮肤要厚的好。我们主任说那么多年全省质控检查,还没看到过一张片子说是切的太薄了,就目前的还没切不了薄的没法诊断的水平,都是切得太厚。
作者: gpnasa    时间: 2010-1-24 16:45     标题: 楼主还能养花?羡慕你的空气质量啊。

楼主还能养花?羡慕你的空气质量啊。俺们的屋子都是石蜡蒸汽味道和二甲苯气味。




欢迎光临 中华病理技术论坛 (http://bbs.zhbljs.com/bbs/) Powered by Discuz! 6.0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