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理技术的未来与发展

       病理发展至今,虽然还离不开常规病理的模式,但未来病理的发展方向已经有了初睨,分子病理、基因突变、数字切片、计算机自动识别........按这个趋势发展,也许再过几十年、几百年,千变万化的病理图象只是计算机里的几个数字,以后的病理科也许没有了医生,只需要几个技术员。很多医生肯定觉得不可能,这就象火车刚出现时,比马车跑得还慢,没有一个想得到能跑200公里/小时以上,那怕就是火车发明者也想不到。而现在已经跑到400公里/小时了,以后可能会跑到600、800.........我也想不出未来的计算机会不会有情感、会不会有自主思维、会不会在学习中不断纠正........用现在的思维说不可能不等于真的不可能,也许只要在某一个方面有所突破,问题就能迎刃而解,也许未来根本不需要图象,也许各种疾变都有自己的代码,也许还有比基因更小的。。。。不要说这是不懂行的人的一些“憧憬”,没有想法就不会创新,中国人缺少的就是创造性。科学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唯心主义,没有界线,没有定式,没有模式,天马行空。改变世界也许就是一瞬间。
       现代病理的发展无一不是病理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。而中国病理技术应该如何发展?一个病理诊断,就因为一个所谓的学科问题,就搞得病理医生难以生存。在中国,病理技术是一个倍受病理医生歧视的工作,说重视技术大多数人都只是放在嘴上,很少会有人真正去尊重技术。所以,在中国,连一张HE切片,都很难做好。这有历史的原因,多数医生都认为技术吗随便搞个人学个三个月就可以了,搞技术的基本上都没有经过系统、规范的培训,就是进修也只是在进行实用教育,并没有系统的、专业的理论教育。我们的病理诊断也就是这样随便地过来的。同时也有内在的原因,问一下技术员,有多少人愿意去钻研技术?不是技术专业本身的问题,而是做技术被病理医生看不起,没前途没希望。这就是轻视技术最终的结果。没有好的技术支持,最终也会阻碍病理诊断的发展。那么,中国的病理技术应该如何发展?是不是做好HE切片等常规工作就够了吗,是不是就不需要科研,不需要创新,不需要走在世界的前沿了?一个技术员,如果不懂诊断,如何去做好技术工作,连最起码的免疫组化正确定位都不会懂,更不要说分子病理。那么学点诊断,是不是就是不把自己本职的工作做好而总想做不是自己本职的工作?技术员没有高学历,不懂诊断,怎么可能有自主的研究能力,难道中国除了常规工作外,就不应该有自己的技术专家队伍?这都是发自内心的对病理技术的歧视。一个病理学科的发展,需要病理技术学科的发展与之相适应,而病理技术也永远不能总跟在别人**后面走,如果我们连这想法都不敢有,中国还会有希望吗?   
    中国病理技术不仅需要病理专业毕业的硕士生、而且需要博士生,中国必须培养自己的技术专家队伍,这就是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今年制定的下一步的工作方针。
评论(22)



我决得将来病理技术的发展应该集中在基因技术上吧,现在也有但由于造价太高,一般医院还是较少引进的,而且对于患者来说费用也很高,很少有人做,如果技术再成熟点,我想费用可能会有所改变吧,就想TCT一样,现在也普及了嘛!以后基因技术也普及,那么我们就可以指导临床进行基因的个性化治疗了,特别应用于肿瘤!我还想病理科是不是应该有个自己的肿瘤靶基因治疗中心呢!







以后说不定都是机器人咯 自动化咯



管理制度造成的局面,在美国,有专门负责切片的公司,病理科的片子也让公司切,公司化管理后,就能克服一些弊端。为了生存,公司的技术必须精湛,技术质量是是生存的条件,然而中国的病理界尚缺少钻研技术的动力



病理技术其实也是一门学科,是为病理诊断服务的学科,是大病理下的一个分支
技术的发展的方向不是仅仅在分子病理上,分子病理固然是一个前沿,但是现在的分子病理还比较浅,能用在临床上的不多,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没有完全用进来,这个需要时间,需要临床的接受,更需要我们技术人员的专研。其实,在不久的将来,一旦分子生物学方法真正介入病理学,技术上的优势一定可以体现。
同时,常规病理学一定要发展,要正规化,我们要学学检验,要做实验室的质控,举个例子,切片室的温度和湿度都需要控制,染色液等等都需要质控,更别说免疫组化了。
只有正规化,我们技术工作才能有发展,技术员的地位才能提高。



一切皆有可能,在历史前进的脚步中,病理技术的发展也是必然的,但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,先打下坚实的基础。我们要自重,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,自己都不想把工作尽量做好,只想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,那如何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。其次,就像丁老师说的,除了把技术做好,诊断的学习也必不可少,这两者原本就是相辅相成、相互促进的,如果不了解病理诊断,不知道其需要的是什么,技术的发展也只能是很有限的。然后,就是观察总结,大家都是做技术的,有些人觉得技术没什么,可为什么有的人就可以做的更好,这里面除了态度问题,我觉得还有就是有些人善于观察总结,发掘工作中的技巧。不断的学习观察总结才能慢慢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,也才能发现发展的方向。在这里我还特别希望新进人员一定要多向不同的资深技术员学习,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擅长,要善于发现总结,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,也要敢于怀疑,敢于尝试,不要轻易地满足。先自重才能得到别人的重视和尊重。
也许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,也会遇到阻力,请坚定自己的信念,带着梦想希望一直走下去。要相信,我们的未来不是梦。



(得规范化培训)看来不努力就快失业了啊、呵呵~~



如果发明一种穿刺式仪器,直接插入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检测,那就太牛了!只要仪器操作员就行了。



回复 9# 的帖子
丁老师看问题好全面啊。我觉得可以搞个网络会诊,大家把有疑问的片子放到网上。然后可以找比较权威的专家看片子,提供收费网络看片服务。



将来的病理不是医生到处看片子,而是坐在自家的工作室里通过网络看各地的片子。再往后恐怕连诊断医生也要歇业了,因为可能就十几台计算机就能搞定了




发表评论
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