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 | 病理技术专题 | 病理资讯 | 病理图库 | 病理技术精英 | 同行交流 | 技术会诊 | 点滴经验 | 常规切片 | 特殊染色 | 分子免疫 | 细胞园地 | 电镜技术 | 收藏本站
发新话题
打印

磷钨酸苏木精染色法在诊断涎腺嗜酸性细胞癌中应用

磷钨酸苏木精染色法在诊断涎腺嗜酸性细胞癌中应用

嗜酸性细胞癌( oncocytic carcinoma) 是细胞形态学上恶
性的大嗜酸性瘤细胞的增生,具有腺癌的结构表型和浸润特
点[1],发生于人体许多部位,临床上极少见[2]。PTAH( Mallory
磷钨酸苏木精) 染色是标记嗜酸性细胞的组织化学方
法,其阳性结果是诊断嗜酸性细胞癌的重要依据。PTAH 染
色肿瘤细胞胞质、胞核及纤维组织颜色鲜艳,对比明显,可达
到诊断要求,现将该法介绍如下。

1 材料与方法
1. 1 病例来源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病理科大体和组织形
态学均疑为涎腺嗜酸性细胞癌标本1 例,进行PTAH 染色。
1. 2 实验方法标本经10%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,取材、脱
水,石蜡包埋,4
μm 厚切片2 张,常规脱蜡至水,分别行HE
染色和PTAH 染色,光镜观察。
1. 3 试剂与配方[3] ( 1) PTAH 溶液: 苏木精0. 1 g,磷钨酸
2 g,蒸馏水100 ml。将苏木精和磷钨酸分别溶解于蒸馏水
内( 可微热) ,冷却后混合。配制后需露置光线和温暖处5 ~
6 周使之成熟。( 2) 0. 25%酸性高锰酸钾液: 0. 5% 高锰酸钾
水溶液50 ml, 0. 5%硫酸水溶液50 ml。
1. 4 PTAH 染色方法( 1) 切片脱蜡至水。( 2) 自来水充
分冲洗。( 3) 在0. 25% 酸性高锰酸钾液中氧化5 ~ 10 min。
( 4) 自来水充分水洗后蒸馏水洗。( 5) 用1% 草酸液漂白2
min。( 6) 自来水洗后蒸馏水洗2 次。( 7) 放入PTAH 液中
48 h。( 8) 无水乙醇急速脱水。二甲苯透明,中性树胶封固

2 结果
2. 1 HE 染色肿瘤细胞呈巢团、条索及岛状生长,少量纤
维血管间质分隔。瘤细胞呈上皮样,大小较为一致,呈多边
形、圆形或立方形,胞质丰富,内含大量嗜酸性颗粒,部分细
胞胞质内见透亮空泡,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,空泡状,核仁
大,核分裂象少见( 图1) 。

2. 2 PTAH 染色镜下可见肿瘤细胞胞质内大量蓝染颗
粒,细胞核呈蓝色; 中心体、纤维胶质、肌胶质、神经胶质纤
维、纤维蛋白和肌纤维横纹、纤维素呈蓝色; 网状纤维、软骨
基质及骨等均呈黄色可玫瑰红色; 粗弹力纤维有时呈微紫色

3 讨论
3. 1 嗜酸性细胞癌的特点嗜酸性细胞癌又称恶性嗜酸细
胞腺瘤( malignant oxyphitic adenoma) 、大嗜酸性粒细胞癌等。
临床上极少见,它仅占所有嗜酸性涎腺新生物的11%,占所
有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的0. 5% 和所有涎腺上皮性肿瘤的
0. 18%[4]。涎腺嗜酸性细胞癌自1953 年首次被Bauer 发现
至2008 年底至在英文文献中共报道59 例[5]。嗜酸性细胞
( oxyphilic cell 或oncocyte) 是一种较大的导管上皮细胞,具
有嗜酸性颗粒状胞质,电镜下可见胞质内含大量拥挤的线粒
体[1]。该细胞胞质中的嗜酸性颗粒可被PTAH 染色所显示,
提示胞质内含大量的线粒体,这是诊断嗜酸性细胞癌的重要

依据。本文使用PTAH 染色亦证实了这一点。
3. 2 PTAH 染色时注意事项( 1) PTAH 溶液的配制: 配制
PTAH 时,第1 次配制采用快速氧化的方法,在溶液中加入
0. 177 g 高锰酸钾,加速氧化成熟的PTAH 溶液[6],然后进行
染色,效果较差,细胞胞质着色较浅,组织对比不明显。第2
次配制改用自然成熟法,PTAH 溶液配制完成后放置在日光
下氧化5 ~ 6 周,使溶液充分氧化成熟,再进行PTAH 染色,
细胞染色效果理想,对比明显。本文认为在进行嗜酸性细胞
染色时,应使用自然氧化成熟的PTAH 溶液,而不采用快速
氧化成熟的PTAH 溶液。( 2) 染色过程中,应每隔一定时间
取出在光镜下观察组织染色效果,以便调整染色时间,避免
过度染色。
3. 3 PTAH 染色优点镜下可见肿瘤细胞胞质内大量蓝染
颗粒,细胞核、纤维、纤维素等成分染色清楚、对比明显,且背
景干净,可为临床病理医师明确诊断提供帮助。PTAH 染色
具有可靠、保存期长的优点,其普及应用有助于对涎腺嗜酸
性肿瘤的诊断和分型,从而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。、

参考文献:
[1] 刘红刚,高岩. WHO 头颈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[M]. 北
京: 人民卫生出版社,2
006: 274 - 5.
[2] Abe T,Murakami A,Nakajima N,et al. Oncocytic carcinoma of
the nasal cavity with widespread lymph node metastases[J]. Auris
Nasus Larynx, 2007, 34( 3) : 393 - 6.
[3] 孔庆雷. 组织病理学与组织化学技术手册[M]. 北京: 科学出
版社, 1982: 421 - 3.
[4] Guclu E,Oghan F,Ozturk O,et al. A rare malignancy of the parotid
gland: oncocytic carcinoma[J].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,
2005,2
62( 7) : 567 - 9.
[5] Zhou C X,Shi D Y,Ma D Q,et al. Primary oncocytic carcinoma
of the salivary glands: a 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
study of 12 cases[J]. Oral Oncol,2010, 46: 773 - 8.
[6] 龚志锦,詹镕洲. 病理组织制片和染色技术[M]. 上海: 科学
技术出版社, 1994: 90 - 1.
文章转载于《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》2011 Sep; 27( 9)

作者:辛萱,耿明,刘晓红,丁吉元,毛蕊琪,王义,曹永成
作者单位:济南军区总医院病理科,济南250031

TOP

学习了

TOP

发新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