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 | 病理技术专题 | 病理资讯 | 病理图库 | 病理技术精英 | 同行交流 | 技术会诊 | 点滴经验 | 常规切片 | 特殊染色 | 分子免疫 | 细胞园地 | 电镜技术 | 收藏本站
发新话题
打印

为什么现在的切片容易褪色?

为什么现在的切片容易褪色?

近几年,很多单位反映,现在的切片容易褪色,这种情况我们也存在。因此我在网上收集了很多医院的数据,但总结以后没有一点规律,我怀疑过中性缓冲固定液,怀疑过苏木素的质量,怀疑过水的pH,怀疑过玻片的质量,怀疑过树胶的pH,怀疑过石蜡的质量,因为我们是胶带封片的,我怀疑现过胶带的质量。只要能怀疑的都比较过,但还是没有任何头绪,同一公司的固定液、同样的玻片、同样的染色液、同样的树胶,有的单位不褪色,有的单位褪色。


     于是,我收集了全国40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新染的切片,各种脱水流程、各种不同品牌的染色机器染色、不同品牌的树胶(也有胶带封片的)封片。收到后我分立即放盒子里保存和在室内放一个月后再保存的二组,保存了二年多后,发现立即放盒子里保存的片子没有一家单位是褪色的(包括和胶带封片的),而室内放一个月后再保存的有不同程度的褪色。同时,拿了几张切片放显微镜下照射12小时暗处保存,一样发现褪色。
这是染色后放暗处保存二年的切片:


这是在室内放一个月再暗处保存二年的切片:


这是在显微间照射12小时再暗处保存二年的切片:



      以前一直说切片不要让阳光晒到,我原以为紫外线是引切片褪色的原因,现在想想可能不准确,因为玻璃能阻挡99%以上的紫外线,而盖玻片也一样能挡住紫外线。那么为什么日照后会容易褪色?为什么现在的切片容易褪色?现在我们的切片保存和以前有什么区别?仔细想想,现在的工作量大了,免疫组化多了,规培生多了,本院医生也多了,切片在外面流动的时间长了,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时间多了。那么也就是说造成切片褪色的原因应该是光照(日光、照明灯光、显微镜灯光等),光照使染料分子进行分解导致了褪色,这和我的实验结果也相符合。而胶带封片由于封固的树胶量比用树胶封片的要少很多,阻挡光线的作用可能更弱一点,所以胶带封片比树胶封片在光线照射下褪色会更快一点。     
       当然切片褪色的原因还有很多,我们为什么总怀念以前的切片不褪色?因为那时候工作量小,染色都是用手工染色,试剂都是自己配。手工染色效果一直比机器要好,现在也是如此。手工染色时期我们染色都是用流水冲洗,一冲就是半小时,分化液、蓝化液都洗得很干净,以前蓝化常常采用流水化的方式,而现在为了加快染色速度都是采用蓝化液,冲洗时间也短,长了工作就完不成。机器晃动的力量也没有手工来的大,手工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玻片上、组织里的各种余液洗涤干净,而机器可能就是洗了玻片表面。我们那时载玻片、盖玻片都要自己洗,流水冲洗很干净。现在的商品化试剂和产品,对切片到底有什么影响,我也不知道。而且那时候病理报告没人催,一例报告十来天也很正常,有的单位几天取一下材,因此固定也充分, 固定后还流水冲洗,物质残留也少,对切片的长期保存很有好处。特别是当初的教学片,那处理的更彻底,固定充分、冲洗充分、脱水充分,脱水处理每一道都是半天时间,染色冲洗也很干净,一天几张片子慢慢做,不褪色也就很正常。而且记得那时候树胶都很粘稠,厚厚的一层,现在为了封片容易、气泡少,都搞成稀稀的,厂家为了赚钱也搞得很稀,粘稠的胶对染料耐受光照分解可能有减缓的效果。
     切片褪色原因很多,真正原因我们至今还没有搞清楚,要解决切片褪色问题,除了固定、脱水、染色等环节要做好外,减少切片在光线下暴露(也就是在科里的流动时间)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。
     以上只是个人猜想,不一定正确,请大家谨慎引用。
本人观点纯属个人偏见,希望大家独立判断,正确引用!

TOP

想的很深入,讲的很实在。现在的病理技师很少有这样的怀疑思维去解决问题了。
为人民服务

TOP

学习了

TOP

光照的影响确实没有想到,这次又从丁老这里学到了;一般都只考虑到了制片过程中涉及的试剂与时间,看来还的多逛逛

TOP

今天逛贴又有收获,从来没有从光照这个方面想,又学到了

TOP

发新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