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 | 病理技术专题 | 病理资讯 | 病理图库 | 病理技术精英 | 同行交流 | 技术会诊 | 点滴经验 | 常规切片 | 特殊染色 | 分子免疫 | 细胞园地 | 电镜技术 | 收藏本站
发新话题
打印

见微知著——免疫组化问题分分钟解决!

见微知著——免疫组化问题分分钟解决!

文章转载自微信订阅号:病理人才汇

前言

  近年来,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,使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。在常规肿瘤病理诊断中,5%-10%的病例单靠H.E.染色难以作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。做过病理实验的人都知道,真想把它做好,还是需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去积累和摸索经验。一味按照网上操作流程来做,最终结果往往并不是十分理想,达不到预期的效果。分享一些宝贵经验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
认识免疫组化
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——抗原抗体反应,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,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(荧光素、酶、金属离子、同位素)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(多肽和蛋白质),对其进行定位、定性及定量的研究,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(immunohistochemistry)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(immunocytochemistry)。

操作要点和技巧
1、固定:最好用4%的多聚甲醛固定液。对于冰冻切片,甲醛固定有时比冰冻丙酮好;但对于不同的组织和抗原,可选用不同的固定液。有时候商品化的抗体会有比较适合而推荐的固定液,请于购置前注意说明书。
Bouin S固定液:饱和苦味酸750ml,甲醛250ml,冰醋酸50ml,其对组织的穿透力较强,固定较好,结构完整,但因偏酸,对抗原有一定损害,且组织收缩明显,不适于组织标本的长期保存。
PLP液:即高碘酸钠-赖氨酸-多聚甲醛,适于固定石蜡切片。适于富含糖类组织,对超微结构及许多抗原的抗原性保存较好。
2、组织脱水,透明:时间不能太长,否则在切片时容易碎片,切
3、切片时展片:有些组织在切片后难以在水中展开,这时可适当地在水中加入几滴乙醇。
4、烤片:60℃30分钟或37℃过夜,温度太高或时间太长,抗原容易丢失。
5、蜡块及切片的保存:最好在4℃保存
6、脱片问题:Poly-L-Lysine(多聚赖氨酸)为目前免疫组化染色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防脱片剂,6ml的多聚赖氨酸溶液可按1:10稀释成60ml的工作液,适合于需要酶消化、微波、高温高压的防脱片处理。如不行,可用双重处理(APES和Poly-L-Lysine)的切片。在以上两种条件都行不通的情况下,可用如下方法:切片在脱蜡前,放在APES1:50丙酮溶液中浸泡3分钟,晾干,即可进行下一步。
7、灭活内源性酶:HRP系统:3%双氧水灭活;AP系统:3%HAc灭活。
8、暴露抗原:对于石蜡切片的免疫组化实验时,必须采用高温加热抗原修复,这将有助于暴露抗原决定簇,从而增加免疫组化染色的强度(不同抗体的最佳修复液请参阅抗体说明书)。对于不同的组织,不同的抗原,不同的抗体,所采用的方法应不一样,可进行热修复、胰酶消化、既不修复也不消化。胶原还可以用胃蛋白酶消化等。
9、封闭:在山羊血清封闭,非特异性染色仍然较强时,可延长封闭时间或用浓缩血清封闭。
10、抗体稀释:应遵循“现用现配”的原则,对于PBS稀释的抗体一定要当天使用。
11、背景高:在抗体浓度、反应时间、反应温度等合适的条件下,如果背景依旧高,可采用含1‰ Tween20的PBS洗,特别是在显色之前要多洗。
12、返蓝:在苏木素复染后,可用碱性缓冲液(如PBS)或Na2HPO4的饱和溶液返蓝。
13、显色:一定要在显微镜下观察,注意控制背景。

实战经验总结
1、其实免疫组化,的关键是结果出现异常时该如何去解决。首先需要掌握好免疫组化实验的原理,知道每一个操作步骤的目的,这样你才能大胆地去改革和纠正一些错误的步骤,如抗体孵育条件主要是抗体浓度、温度、时间,这三者一般是相互成反比的(相对),其中浓度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,温度决定反应的速度、时间决定反应的量。比如温度有4℃、室温、37℃。推荐4℃最佳,反应最温和,背景较浅;而37℃反应速度较快,时间较短;室温我不太提倡,除非你每次都把环境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,否则,尽量选择前两者。
2、免疫组化的应用广泛,是当前实验研究的最重要方法之一。如今发SCI论文时,明显感觉仅靠量化的数据来发文章很难,加一些形态学数据或图片,老外十分欢迎,可能是怕你学术造假吧。当然也不能做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。
3、免疫组化结果定量分析的前提是高质量的染色切片。免疫组化结果也能定量分析,但必须是背景染色浅而特异性染色较深的情况下,分析最为准确,这种原则可能也是我们日常审稿时判定研究结果的必备条件。
4、免疫组化实验一定要设置阳性和阴性对照。阳性对照一般是用肯定表达这种抗原的切片来做;阴性对照一般是用PBS或非一抗替代一抗来进行反应,其余步骤均一致。前者是排除方法和实验系统有无问题;后者是排除有无一抗外的非特异性染色。
5、实验方法需要动手和动脑。经过了反复的动手和动脑,把理论原理运用于实践,在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到理论知识中去解决,最终把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。

[ 本帖最后由 阡陌未知 于 2015-10-10 09:50 编辑 ]

TOP

请问可以通用么?

首先谢谢您的分享,请问,您说的这个步骤是在免疫组化的实验里面都是通用的么?比如说,如果我选择抗体IgG 或者是选择抗体IgM 的话,有什么不同? 在实验中又需要注意什么? 感谢赐教。
学无止境。
http://www.creative-diagnostics.com/

TOP

发新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