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用:
原帖由 promotion 于 2011-8-5 11:43 发表
丁老师厉害了!免疫组化在九十年代初在中国的研究所、医学院开始由学科带头人做点试验,在医院的病理科运用也就十年左右,在医学院用时是从西德进口的,那时的辅料全是自己配的
我们在88年开始学做免疫组化,真正开始做是90年,那时只有十来只抗体,都是通过医学院从美国进口,只有1ml原液装,稀释比大都是1:1000到5000,最大的能到1:15000,片子又少,要用几年?所以在如何保存上的确没主意,没经验,冷冻和冷藏我们都试。后来能在中国买到抗体也只有上海华美一家,能买到0.1ml原液,哈哈那时他们很牛的,买抗体要自己带冰壶,到他们门店买,还要一手交货一手交钱,不打折,不邮寄,连几元钱的冰壶也不送。免疫组化做得早不等于做得好,很多问题我们现在还没办法稳定。做质控很多单位都做,所谓的做很多地方都是做做样子,真正要做质控是
每一张(所有的)切片边上应该粘一张此抗体阳性、强阳性和弱阳性的对照组织,也就是你说的“同一片子上都跟剃度组织(+,++,+++)”,只有这样,才知道你这例切片做得是不是真的正确,才能找出除抗体原因外由于组织差异导致的染色强度表达上的差异,然后再针对这例单独调整稀释比。相信全中国没有一家是有这么做的,因为这样非常的麻烦,也没有这么多的阳性组织,我们目前根本做不到。很多所谓阳性对照都是选择强阳性或正常组织,最终只能证明你的操作是正确的,但不代表你的抗体浓度是正确的。不过那怕就是拿强阳性组织或正常做对照,能做到每天每一张都做,又有几家?三甲医院并不代表三甲的水平,大家都在应付检查,都在造假,没有一家是真三甲,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,那家能做到?中国免疫组化规范化才刚刚起步,还要走很多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