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 | 病理技术专题 | 病理资讯 | 病理图库 | 病理技术精英 | 同行交流 | 技术会诊 | 点滴经验 | 常规切片 | 特殊染色 | 分子免疫 | 细胞园地 | 电镜技术 | 收藏本站
发新话题
打印

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的分子病理学分析--黄文斌

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的分子病理学分析--黄文斌

转载自微信公共帐号:病理人才汇

作者:黄文斌
单位:南京市第一医院病理科

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的分子病理学分析
  弥漫性低和中等级别胶质瘤包括WHOⅡ和Ⅲ级星形细胞瘤、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星形细胞瘤。这些较低级别胶质瘤通常发生于成人大脑半球,由于呈明显的浸润性生长,因此手术常不能完整切除。残留的肿瘤几乎总是会导致肿瘤复发,其中一部分肿瘤易于进展到高度恶性胶质母细胞瘤(WHOⅣ级)。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过程和生存预后高度不一,有些肿瘤在数月内发生进展,而另一些肿瘤可在数年内稳定,对化疗或放疗反应明显。较低级别胶质瘤的组织学分类在不同观察者之间高度不一致性,而且这些组织学分类与临床结局无密切相关。
  临床实践中,有些分子标记物被证实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,如IDH突变的胶质瘤预后好,而1p和19q染色体缺失与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关。虽然这些标记物被用于指导胶质瘤的预后和治疗,但对较低级别胶质瘤全面的分子基因谱分析还未研究。在本研究中,由癌症基因组图谱研究网络指导,我们应用全基因组测序、DNA拷贝数分析、mRNA测序、microRNA测序、DNA甲基化分析、TERT促进子测序和反相蛋白质裂解液阵列分析等方法对293例以前未治疗的较低级别胶质瘤进行了研究。为了得到独特和稳定的分子亚型,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群集并采用各种算法。结果发现根据这些算法获得的分子亚型与IDH突变和1p/19q共同缺失存在较好的相关性,但不与组织学亚型相关。
  根据研究结果,这些较低级别胶质瘤可分为3组分子亚型,第1组肿瘤存在IDH突变和1p/19q共同缺失,与TERT促进子的突变活化、CIC,FUBP1和NOTCH1突变、以及PI3激酶通路的活化性改变有关。第2组肿瘤为IDH突变,但无1p/19q共同缺失,常证实有TP53和ATRX突变,TERT突变罕见。第3组肿瘤为野生型IDH,该组肿瘤比其他分子亚型具有较多的基因突变,且许多基因突变与胶质母细胞瘤中基因突变相似,这些改变包括PTEN、EGFR、NF1、TP53和PIK3CA的突变,7号染色体获得和10号染色体缺失等拷贝数改变。野生型IDH的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(平均生存期为1.7年)较其他2组肿瘤患者低(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年和6.3年)。
  值得注意的是,野生型IDH的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结局与胶质母细胞瘤相似,进一步证实了伴野生型IDH的较低级别胶质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生物学相似性。总之,这些资料证实了较低级别胶质瘤存在3种分子亚型,每种也行都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和临床结局,这些分子亚型可能比组织学分类更具有临床意义。
  本文原文来自于CAP TODAY,2015年第9期:80页上。

TOP

发新话题